哈里梅根夫婦如約而至了。
三年前脫離王室時,他們就公布了接下來的計劃,要上訪談、拍攝紀錄片、出書……
這不,以揭露“王室丑聞”為賣點的紀錄片——《哈里與梅根》來了。
【資料圖】
為拍這部片子,NETFLIX 支付了哈里夫婦 1 億美元(同時包括其他與 NETFLIX 合作的項目),真可謂是大出血。
不過也算是“物有所值”。
前三集播出后,四天內全球收看時長直逼 8155 萬小時,成了 NETFLIX 英國收視率排名第一的劇,同時也創造了 NETFLIX 紀錄片的新記錄。
早在 12 月 1 日,兩支預告片就已提前上線預熱。
好巧不巧,這期間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正在美國進行訪問,哈里夫婦兩人搞事情的動機再明顯不過。
第一支預告片的最開始,不斷展示著哈里和梅根的各種親密照,試圖營造出一種浪漫愛的氛圍。
但很快又畫風一轉,哈里說完一句“門關上后,沒人會知道門后發生了什么”,畫面就變成了梅根掩面痛哭。
一陣清脆的玻璃碎裂聲襲來后,畫面又出現了一張 2019 年倫敦大英國協日慶典凱特王妃冷眼盯著鏡頭的畫面。
梅根坐在凱特王妃身后,但相隔甚遠,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對兩人關系的呼應。
“我必須盡我所能來保護我的家人。”畫外音里,哈里說道。
接著閃過的,是一系列媒體拿著相機、報紙雜志印刷,以及哈里與梅根兒時至今的照片,沖擊力可想而知。
實際是 《哈利波特》最后一部電影上映時的現場活動照
什么都沒說,又什么都說了。
音效與畫面,都試圖在營造一種美好家庭被破壞,“我們正處于危險之中”的緊迫感。
另一則預告片中,則充滿了“種族歧視、“骯臟游戲”、“女性承受的痛苦和折磨”種種極具煽動性的關鍵詞。
按照英國傳統,圣誕節當天,查爾斯將會發表圣誕演說,而就在圣誕節前后,這部片子上線了全部內容。
接連選中兩個“特殊日子”,很顯然是想為片子造勢。
如此大張旗鼓,惹得一眾吃瓜群眾小板凳搬好排排坐,準備接收驚天大瓜。
等到真看完,內心卻毫無波瀾,也總算明白哈里、梅根為啥沒人同情了。
嘴上說害怕被侵犯隱私
實際在不斷出賣隱私
《哈里與梅根》紀錄片一開頭,節目組就指出,片子里有很多未曾公開的私人內容和第一手資料,不斷拉大觀眾的期待值。
進入正題后,卻發現所謂公布的資料都有些不痛不癢。
自從脫離王室以后,兩人不管上什么節目,都會用好這三板斧:
王室秘聞、隱私侵犯、王室攻擊。
這次還是在炒冷飯。
影片開篇,哈里就花了很大篇幅講述身處王室有多么不自由,自己從小到大都生活在聚光燈下,無論做什么都會被媒體報道,甚至是抹黑。
制片方則更會搞噱頭,不斷強調:作為王室成員,哈里只能展示王室想讓他展示的那一面。言外之意,就是我們所看到的王室生活是精心包裝過的。
而《哈里與梅根》前三集與其說是紀錄片, 不如說是兩人的愛情三部曲。
從開場,就在事無巨細地描述他們是如何相愛并一路走到今天的,怎么認識,在哪里約過會,都聊些什么……
此前極力避免曝光的大兒子阿奇,也多次出現在鏡頭中。
細節講述外,配了大量的個人照片、視頻,甚至放出了郵件和短信的原文。
H:哈里 M:梅根 此為兩人對彼此的昵稱,
紀錄片里也解釋了該昵稱的來源
至于真正的問題種族歧視,他們卻沒有給出更“勁爆”的事實。相反,試圖含糊其辭,通過一些更為抽象的概念,比如大英帝國的殖民史,證明王室制度是有問題的。
紀錄片播出后,皇家傳記作家 Angela Levin 發文諷刺:“整整三個小時看哈里和梅根侵犯自己的隱私。”
有趣的是,梅根和哈里曾在受訪時指出,媒體的過度關注導致他們沒有隱私和自由,這是他們脫離王室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但現在,這成了他們的流量密碼。
對此,英國作家兼調查記者 Tom Bower 在王室回憶錄 《復仇:梅根、哈里和風之戰》 寫道:
“梅根與哈里不斷抱怨媒體入侵他們的生活,但卻不斷敞開心扉。
我認為這是為了錢。關鍵是他們認為媒體應該為有關他們的新聞買單。他們想要不斷通過接受采訪和露面獲得酬勞。”
可謂是一語中的, 1 億美元的報酬和極大的曝光率,擱誰會不心動?
除此之外,梅根顯然蓄了力想為自己洗白。
她在片中反復強調,過去她們被很多媒體報道,被不認識的人寫進了書里,但有什么會比他們自己來講述更真實呢?
但此前報道過的,梅根曾對肯辛頓宮里的職員實施職場霸凌,并開除數名員工的“丑聞”,他們并沒有給出具體的解釋,只是寥寥帶過,并將其歸咎給媒體,認為這是為了抹黑梅根。
顯然片子也沒有起到梅根預期的作用。
《哈里與梅根》播出后, 兩人登上了最不受歡迎名人榜榜首。
不少網友認為:”洗得很好,但下次別洗了”。
公眾并不是傻子,他們再清楚不過,雖然哈里、梅根一直以受害者身份自居,但他們根本就是利己主義者。
又想當王室成員
又不想承擔王室責任
當然了,紀錄片也不全在水內容。
從第四集開始,就一點點放出猛料,完整曝光了哈里、梅根當初和王室從談判到談崩的經過。主要來源為哈里與梅根的單方面口述,王室并未對此進行佐證。
其中最具沖突的一部分,是哈里、梅根指出自己希望能夠“一半王室,一半自由”的時候,遭到了否定,感到很受傷。
可以看出,哈里和梅根最初脫離王室的決心并沒有那么強。離開之前,他們試圖通過談判,來以 “半走、半留” 的方式留在王室。
在此之前,他們已經背著王室在 Instagram 上進行了官宣——移居海外,但保留頭銜。也就是說,他們其實抱著非常樂觀的想象,認為自己的想法一定能成。
實際與他們的想象相差甚遠,王室拒絕了兩人的請求。
哈里并未思考這背后的原因,把王室會議當作家庭會議來看待,他指責自己的家人毫不在乎自己。
“我哥哥朝我大喊大叫,這讓我感到害怕,然后我的父親說了一些不符合事實的話。而我祖母(伊麗莎白女王)安靜地坐在那里、看著這一切。”
2018年,全家聚在一起為伊麗莎白女王慶生
哈里似乎又回到了那個不安、無助的孩童時期。
這也剛好呼應了外界所看到的動態。
2020 年 1月 8 日,哈里與梅根在個人社交媒體上宣布退出王室公職。他們希望在有更多私人空間的情況下,繼續“履行對女王、英聯邦、被保護人的責任和義務”。
隨后,白金漢宮發表聲明:支持哈里王子放棄英王室高級成員身份和附帶責任、開啟“新生活”的決定。與此同時,也取消兩人的“殿下”頭銜,他們不再需要履行王室職務。
據哈里透露,梅根得知這次談判的結果后,崩潰大哭。
由此,兩人的“復仇”拉開了帷幕。
讓我們來重新理解一下這個選項,哈里的這一提議,背后隱含的意思其實是希望能夠享受王室權利,但又不承擔背后的義務。這樣“又當又立”且不受控制的要求,王室拒絕似乎也是理所應當的。
哈里、梅根卻以此大做文章,認定是王室拒絕了他們的示好,執意要把兩人趕出來。
而她大張旗鼓宣稱要和王室切割,實際上卻很在意自己蘇塞克斯公爵夫人的頭銜。
為了替兒子保留頭銜,在阿奇的出生證上,她甚至放棄了自己的本名梅根。
自脫離王室后,哈里、梅根的每一個內容發表節點,都踩在王室有重大事件的時刻,可謂是步步為營。
2022 年 10 月,梅根接受采訪時,還試圖撇清兩人與紀錄片的關系。她表示,自己很信賴 NETFLIX 導演的呈現方式,即便最后呈現的方式與他們的講述本身有所不同。
他們在給自己留退路。
對此,if 姐只能說,哈里、梅根和 NETFLIX 一樣知道觀眾想看什么。
所謂的受害者
其實早已發出了“反擊”
最近還看到一個豆瓣網友說:
“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一樣,那么多人都爭先恐后地當受害者,人人都站出來說出自己被迫害的歷史”。
再不能感同身受了。
社交媒體的發達給了所有人表達的機會,這某種程度上是好事,弱勢群體不會再像過去一樣被忽視。但問題在于,社交媒體也很可能會成為一些“特權階級”的工具。
比如哈里與梅根。
他們脫離王室的節點,正好也是疫情開始的時期。這三年間,經濟下行,很多普通人還在發愁下個月的賬單該如何繳納,政府為 1400 美元的補助金焦頭爛額。而這對夫婦,這對在加州住著豪華大別墅的典型富人,卻不斷占用公共資源,喋喋不休地講述自己有多么受傷。
在這部紀錄片里,哈里反復提及自己的母親,戴安娜王妃。
他說,自己其實一直沒有走出喪母之痛,之所以會愛上梅根,也是因為兩人身上的相似性:比如他們都被媒體緊追不舍,并因此受到了傷害。
如今他住在陽光充沛的加州,他覺得,母親或許本也可以搬到這里來,享受自由與真正的生活。
他似乎在借支持梅根,來完成兒時沒能幫助到母親的遺憾。
但事實上,對兩人的類比甚至會讓人覺得冒犯。
一個是懷抱愛情幻想,最終被王室制度犧牲的無辜女人;另一個是步步為營,一方面控訴媒體侵犯隱私,另一方面又通過媒體不斷暴露隱私,試圖獲利的澆油夫人。
兩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再來看看哈里,他似乎一直深陷其中,反復提及幼時喪母之痛,在社交媒體和自己心中,不斷強化自己的受害者身份。
他當然受到了某種侵害和缺失,
年幼喪母,作為王子“備選人”,父親對他并不關心。又生活在“戒備森嚴”、要求眾多的王室里,他的很多需求都被忽略、壓抑,缺乏足夠的關心、愛、自由……這些一個人正常成長所必須的養料。
但時隔數年,他已年近四十,早就擁有了對自己生活的掌控權,而非一個完全的受害者。
在接受奧普拉專訪時,哈里表示自己之所以與 NETFLIX 等其他公司簽下合約,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家人從 2020 年第一季度,就切斷了對自己的經濟資助,他只能依靠母親留下的遺產度日。
但事實上,在兩人“獨立”初期,查爾斯曾付給他們 450 萬英鎊作為過渡,母親戴安娜留下的遺產,也足有兩千萬英鎊。
他更多的是把受害者的身份作為武器,一次次做出自己兒時沒能發出的反擊。甚至拉上了一個“絕佳”的伙伴,梅根,來陪他完成這場與王室間的“大戰”。
可惜梅根并非是救贖,而是火上澆油。
紀錄片中,梅根提到,哈里第一次帶她見女王,她無法想象要向女王行屈膝禮,所以做了一個很浮夸的動作。
此時,就連坐在梅根旁邊的哈里都覺得不適了。
很難想象,一個即將嫁入王室成為王妃的人,會在面見女王之前絲毫不做功課,而是由著自己的性子,隨手做了一個滑稽的動作。事后還將其作為談資,似乎是想要展示自己的“不臣服”與與眾不同。
紀錄片發布不久后,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道稱,哈里王子說希望家庭成員能夠道歉,為他們過去所遭受的痛苦和傷害“負責”,并為此劃定了一個截止日期,2023 年 5 月。
“我希望挽回父親和兄長,事情本不會變成今天這步田地。但是他們沒有意愿和解。”
“我想要一個家庭,而不是一個僵化的體制。”
“他們似乎覺得讓我們一直做壞人更好。”
好巧不巧,這正是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舉行加冕儀式的月份,又一個會給王室引起麻煩的時間點。
王室并非沒有做出努力。
脫離王室前,已故女王給了梅根與哈里一年的冷靜期;據報道,查爾斯 2022 年圣誕節還曾邀請哈里一家到英國團聚。
但哈里看不到。
他沉浸在自己年少時的傷痛,如同一個叛逆的孩子,依靠出走、暴露王室隱私來讓王室低頭,自己也因此被困在過往的經歷里無法前行,成了梅根庇護下的巨嬰,惡評滿滿的前王室成員。
哈里始終抱著不切實際的美好愿望。
身處王室,卻希望能夠獲得普通人的正常生活;不斷攻擊整個家族,卻期待對方會因此而與他和好,又或者說,低頭。
甚至因為這一點,更讓人愿意相信他被保護得很好,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才會一直保有任性的特質,覺得自己的愿望都該實現。
哈里新書《備用》1 月 10 日上線前,部分內容就已被《衛報》刊登。在書中,哈里仍然秉持著往常的風格,抨擊家人對他造成了多么大的傷害,甚至不惜披露了自己因梅根而被威廉攻擊的事實。
哈里聲稱,這場爭吵發生在 2019 年他還生活在王室時。
吵架的起因是威廉不斷攻擊梅根“難相處、粗魯、令人厭煩”,還主動提出要幫助他“擺脫困境”。
他認為哥哥目前的狀態無法溝通,表明自己的想法后,遞給他一杯水,誰知威廉突然抓住他的衣領,扯掉他的項鏈,把他打倒在地。
他倒下的地方正好是狗食碗,碎片扎到了背部,他甚至覺得頭暈目眩。威廉卻還像小時候一樣高喊著:“你回擊啊”,被他拒絕后,過一會像是清醒了,又道了歉。
起初哈里并未告訴梅根這次爭吵,直到她注意到了自己背上的瘀傷。
而正如這次爭吵一樣,雙方這場曠日持久的“大戰”根本不會有贏家。
王室失了體面,哈里丟掉了王室庇護、僅存的一絲親情、以及穩定的可預見收入,可謂是得不償失。
從哈里和梅根的操作來看,他倆是一對非常容易走進“受害者思維”的夫妻。
即使是普通的一家人,只要生活在一起,矛盾、糾結、妥協,都是無法避免的。而和發生沖突的對立方,也未必都能和解,但也不能因此,就把人生中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撕扯之中。
假如哈里和梅根,通過把內心的不平表達出來,得到了釋懷,其實也是條路。
但他們的困境,來自于他們不僅決定了自己要做什么,也希望能決定對家,也就是他的家人、王室工作人員、甚至是網友們要做什么。
這就屬于白日做夢了。
“受害者思維”是真的害人,這對夫妻,恐怕是最好的真人案例吧。
關鍵詞: netflix
責任編輯:Rex_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