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博物館推出“澄凝灼爍一一絲綢之路上的古代玻璃藝術”、“紫泥清韻——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紫砂精品展”、“伴我同行一一十二生肖動物意象”三大展覽。“澄凝灼爍——絲綢之路上的古代玻璃藝術”展覽將持續到4月6日;“紫泥清韻——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紫砂精品展”將展至2月26日;“伴我同行一一十二生肖動物意象”展覽將展至5月7日。
呈現古代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玻璃文化的多姿多彩
(資料圖)
“澄凝灼爍——絲綢之路上的古代玻璃藝術”展覽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展出,展覽由深圳博物館、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聯合主辦,黃山美術社協辦,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管理辦公室提供支持。
此次展覽薈集了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珍藏的古代玻璃器共325件組,包括首飾、鑲嵌物、香氛和化妝品容器、餐飲器、燈具、建筑材料等,涵蓋了玻璃藝術史上的諸多重要器類,集中展現了在技術革新和多元文化的影響下,玻璃器從天然寶石的替代品發展為功能多樣的生活器用的歷程,呈現出古代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玻璃文化的多姿多彩。
此次展覽是我國迄今為止最重要的一次以世界古代玻璃藝術品為專題的文物巡展,這批展品此前到訪敦煌、北京、西安、長沙等地時,無不掀起觀展熱潮。為豐富市民朋友的觀展體驗,深圳博物館將在展廳現場設置有獎互動問答活動,并舉辦多場公益講座。
觀眾可飽覽歷代紫砂名家的傳世之作
“紫泥清韻——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紫砂精品展”在深圳博物館古代藝術館展出,展覽由深圳博物館與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共同舉辦。展覽共展出香港中文大學館藏宜興紫砂陶器165件/套,包括茶壺、博古、文玩及像生等,造型豐富,制工精美,全面展示了各種類型與風格的宜興紫砂陶器。
展覽分為“妙手摶壺——茶壺”“鑠古追懷——博古”“匠意文心——文玩及像生”三個單元:“妙手摶壺”以紫砂名家年代先后為序,展現明清至民國時期紫砂茶壺的基本面貌;“鑠古追懷”闡釋了在金石學風與復古藝術影響下,以古代銅器為主要模仿對象的紫砂仿古器物的制作理念;“匠意文心”展現各類模仿自然物象制作的文房雅玩,有日常使用的文具,也有案頭賞玩的陳設,精致小巧,意趣無窮。各單元自成體系,又共同反映出紫砂陶器鮮明的“文人藝術”特質。從陶人供春的傳說,到“明代良陶”時大彬改制小壺的創制革新,從惠孟臣“梨形壺”的外銷影響力,到清代“紫砂二陳”陳鳴遠、陳鴻壽后“書、畫、印、壺”四藝并美的制壺設計體系的形成……觀眾朋友們不僅能飽覽歷代紫砂名家的傳世之作,感受文人學者古樸雅致的藝術追求以及書齋雅趣,還能探知跨越二百多年的宜興紫砂史,探索20世紀前期宜興紫砂陶器的文化內涵。
揭示生肖起源之謎,解密生肖密碼
“伴我同行——十二生肖動物意象”展覽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展出,此次展覽由深圳博物館、上海科技館主辦,湖南博物院、廣州博物館協辦,展期將橫跨元旦及春節兩大假期。
此次展覽聚焦中華民族最具活力的文化符號“十二生肖”,分“源流”“密碼”“傳承”三個單元,通過歷史、民俗,自然等多學科視角的觀點,文物、自然標本、現當代藝術品等多種類型的展品和供觀眾在中駐足體驗的趣味互動裝置。呈現出全方位、多角度融合的特點,揭示生肖起源之謎,解密生肖密碼,分享生肖故事,弘揚生肖文化。這不僅僅是一次對生肖文化的探尋,更是一次尋根之旅。生肖不只是紀年符號,更是華夏兒女一生不變的印記,是維護民族感情的紐帶,是代代傳承的文化記憶。廣大市民觀眾可以從展覽中領略生肖風采,進一步了解中華文化的魅力,了解中華民族的魅力。
責任編輯: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