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環保拖車往來穿梭,純電動龍門吊精準裝卸……大鵬灣畔的碧海藍天下,是五彩斑斕的集裝箱、閃閃發光的LED燈具和繁忙的海上保稅“加油站”。不久前,筆者來到全球最大單體集裝箱碼頭——鹽田港,綠色、高效的日常工作場景令人印象深刻。
(資料圖片)
隨著我國港口產業掀起綠色智慧化轉型的浪潮,積極打造綠色生態港口,加強港口領域污染防治與節能減排已經成為業內共識。作為我國港口企業的杰出代表,鹽田港集團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在節能減排、清潔生產、污染防控等方面不斷探索和實踐,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綠色生態大港,為守護“深圳藍”貢獻了重要力量。
源頭治理
降低港口碳排放量
全球港口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溫室氣體排放量的3%。通常情況下,港口的吞吐量和能耗往往成正比。而在2012年至2022年的十年間,鹽田港吞吐量大幅上漲的同時,平均碳排放量卻在穩步下降。
原因何在?“看似不尋常的‘一升一降’,得益于集團多年如一日地投入環保設施建設。”鹽田港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相關的投入已累計達10億元,其中,推進岸基船舶供電、龍門吊“油改電”、液化天然氣(LNG)拖車應用,是節能減排貢獻最大的三項舉措。
節能減排,首先就要在港口機械設備上做“加減法”。傳統的柴油龍門吊是港區內主要的碳排放來源之一。為了從源頭減碳,鹽田港早在2007年就在國內率先大規模推廣“油改電”項目,完成全部241臺龍門吊的“油改電”“油改混”,2019—2021年累計減排二氧化碳超10萬噸;同時,園區內340輛天然氣拖車已悉數“上崗”。
2015年開始,岸基供電(以下簡稱“岸電”)的推廣使用在鹽田港提速。“以前船舶靠泊期間主要依靠柴油發電。”如今,鹽田港已建成6套可移動式岸基船舶供電系統,覆蓋17個超大型深水泊位,覆蓋率達85%,可滿足全球最大型集裝箱船舶的用電需求,更是國內具備岸基供電能力最大、覆蓋最多泊位的港口,2019—2021年累計減排二氧化碳17681噸。
加快綠色轉型,鹽田港的創新探索,遠不止于此。
港區照明亦是碳排放的“大戶”。為此,鹽田港特意選用了以耐用和低能耗為優點的LED燈具,并根據夜間拖車流量的變化,靈活設置照明模式,大幅度降低電能使用。目前,4017支新型節能LED燈具已投用,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萬噸以上。
鹽田港還建立污水處理設施,投入運營7座廢水處理站,全面配備化學處理間、油水分離器等相關污水處理設施,對產生的清洗污水及各類生活污水進行深度處理,并經專業檢測達標后才可排放。
在節能環保方面的突出貢獻,讓鹽田港榮獲多項榮譽。例如,世界衛生組織授予的首批“國際衛生港口”稱號,交通運輸部“碼頭船舶岸電示范項目”,“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四年內三度獲得“全球最佳綠色集裝箱碼頭”大獎等。
技術驅動
提升港區作業效能
把“含碳量”降下去,把工作效率提上來。如今,智能化、精細化管理覆蓋了鹽田港作業每個環節,助推港區工作效能持續提升。
效率的提升離不開科技創新。作為港口自動化的先驅者。鹽田港已在實際作業中開創了多項智能系統。例如,榮獲科技大獎的超大型港口船舶操作優化系統,利用人工智能在多船停靠時迅速分析及優化岸吊作業計劃,預測及排除堆場作業沖突,優化資源分配及使用,提升超大型船舶操作效率。
5G擁有著高速率、低時延、多場景應用的諸多優勢,其和港口的有機結合,有望改變傳統貨物運輸和裝卸的方式,顯著提升港口的運行效率和安全生產能力,讓“少人、無人”智慧港口情景由夢想照進現實。
探索智慧港口建設,鹽田港早已謀篇布局:2019年起,鹽田港便開始上線遠程控制及自動化岸吊和輪胎吊等一系列智能裝卸設備,2020年起,鹽田港與電信運營商、通訊服務商聯合創新開展5G+智慧港口的創新應用探索。在2022年的“世界電信日”當天,“5G+智慧港口”創新應用方面也迎來新成果,遠控輪胎吊7×24小時常態化運營驗證期間,各項指標均滿足遠控輪胎吊通訊要求,尤其在低時延、高可靠方面達到行業頂尖水平,在5G應用領域走在行業前列,成功實現了華南首個前裝5G設備的遠控輪胎吊常態化商用,進一步向港口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邁進。
與此同時,鹽田港集團著眼于未來發展,2021年底啟動東作業區自動化碼頭建設,并以此為契機和抓手,持續推動中、西作業區智慧化轉型升級,促進東、中、西作業區一體化發展,實現統籌經營、資源共享、提質增效,以新一代ICT信息技術、清潔能源化的港作機械和非道路移動機械設備,打造更加綠色、智慧、安全的世界一流智慧港口。
全球最大單體集裝箱碼頭——鹽田港正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綠色生態大港。
多點發力
打造綠色生態大港
從污染防治到技術支撐,從設備改造到長遠規劃,鹽田港集團深知,想要打造世界一流綠色生態大港,還需要做得更多。
首先是持續優化貨物運輸體系,為鹽田港綠色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鹽田港集團積極響應國家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優化調整運輸結構的工作要求,大力發展海鐵聯運,積極做大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著力完善集疏運體系。
發展海鐵聯運,鹽田港有著天然優勢。一條平鹽鐵路,將鹽田港和國鐵網絡無縫連接,更將碼頭功能延伸至廣東省內、省外的貨源腹地。目前,鹽田港已開通11個內陸港、27條海鐵聯運班列線路,今年1—11月平鹽鐵路海鐵聯運總吞吐量較去年增長7%,截至12月8日完成的吞吐量已超去年全年總量。
同時,發力LNG等清潔能源的“新賽道”,讓鹽田港綠色發展更有底氣。2020年6月,鹽田港集團與鹽田區政府、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深圳市燃氣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國內首個海上國際LNG加注中心正式落戶鹽田港,并于今年11月完成首船加注。
這也意味著,鹽田港成為繼新加坡港、荷蘭阿姆斯特丹港等港口之后,世界首批海上LNG加注港口。項目加注的規模將達23萬噸/年,遠期將實現加注規模100萬噸/年。
可以預見的是,LNG加注將進一步完善鹽田港服務能力,吸引國際大型LNG動力船舶掛靠,有效助力國際航行船舶節能減排,鞏固鹽田港國際樞紐港地位,為中國開拓船舶LNG加注市場提供標桿案例。
對于綠色發展理念的堅守,更讓鹽田港集團成為綠色低碳發展的引領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對外投資運營的項目中,鹽田港集團著力打造綠色發展標桿。惠州荃灣煤炭港生態環保投資超過3.5億元,占項目總投資的十分之一,采用了大量環保新技術、新設備,多重除塵設施、油污防治設施、污水處理站,可以有效防治空氣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
與此同時,鹽田港的綠色發展實踐“閃耀”國際舞臺:11月6日—18日,在埃及舉辦的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鹽田港作為綠色低碳港口發展的積極踐行者,亮相大會“中國角”,以綠色典范向全世界展示風采。
綠色低碳,人人都是參與者。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已成為鹽田港的新風尚。未來,鹽田港將繼續以綠色理念提升高質量發展成色,繪制出一道道亮麗的港口風景線。
責任編輯:Rex_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