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線路的開通便捷了人們的日常出行,也使得地鐵車站成為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間。作為深圳地鐵2022年的“收官之作”,16號線計劃于12月28日開通運營,全線開通后,深圳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模將達到559公里,屆時深圳東部的內部交通會更加暢通。
此外,16號線在站點美觀性、實用性,以及打造前沿城市空間方面,都透露著建造設計者的匠心巧思。
(資料圖)
站內設計做“減法”
巧設換乘條件高效便捷
深圳地鐵16號線是連接深圳龍崗和坪山的重要軌道交通線路,線路起于龍崗大運站終至坪山田心站,全長29.2公里,共設車站24座,全線采用6節編組A型列車,最高時速80km。
本著服務市民的建造理念,16號線的站內設計圍繞著提升乘客體驗展開,在換乘方案、結構搭建等方面反復打磨,打造了具有強引導性、高舒適度的地鐵空間。
對車站“做減法”是提升換乘效率的重要思路。以黃閣坑站為例,結合城市發展和既有車站的邊界條件進行巧妙構思,一方面創造出近期16號線廳臺同層設計,另一方面在兩端廳中部分別預留規劃10號線與21號線的換乘條件,打造“雙十字換乘”、“臺臺換乘”的遠期設計,減少了乘客在換乘時的方向選擇,體驗感直線上升;另有利用“城市客廳”減少換乘高度的雙龍站、打造“豎向交通”以減少客流交叉的坪山站……16號線的換乘設計既兼顧當下的使用需求,又為未來建設進行了合理預留。
綜合設計可持續
站城一體和還綠于民
16號線選取了若干個點,打造了重點片區的產站城融合、小微副中心“核”,目前在雙龍站、坪山圍等站點的實施情況良好。雙龍站緊鄰老墟片區舊改項目用地,設計時將車站與周邊城市緊密交織聯系在一起,形成了網絡般的立體交通聯絡系統,并在站內借助下沉廣場、景觀樓梯、連廊等整合設計,打破室內外邊界,連接開放的綠色空間,在室內中庭引入自然光,打造了一個集陽光、綠植、藝術、文化于一體的城市客廳;坪山圍站毗鄰坪山河景觀長廊,車站位于“半邊山水半邊城”的中心城區,設計中踐行了以客流為導向的一體化布局,在車站主體上方預留城市綜合體的荷載,通過下沉廣場串聯各個象限,為地下車站引入自然光的同時,也構建了更便捷高效的網絡交通體系,圍繞車站核心形成了“地鐵+公園+商業+居住”的立體生活城市公共空間,充分踐行了可持續發展理念。
可持續發展還體現在對既有生態的維護方面。“龍城公園停車場依山而建,我們結合地形地勢進行靈活設計,上蓋還建了文體公園。”深圳地鐵負責人介紹。記者了解到,龍城公園停車場上蓋建筑的多處墻體上出現了大片主題墻繪,色彩豐富,充滿活力。畫面中除了地鐵列車,還描繪了深圳特色的客家圍屋、大萬世居、非遺張氏燈籠、龍崗皆歌等內容,彰顯了豐富的地域文化內涵,也呼應了16號線的“文旅”特色。
責任編輯:Rex_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