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鄉音,喚起鄉情。12月17日,經過一個多月的招募、海選、培訓,由南方都市報攜手江蘇銀行深圳分行、深圳市慈善會聯合主辦的“N言N語”南都方言童聲公益合唱團,在寶安文化館正式迎來音樂會演出。
現場,36位深圳少年,用江蘇、湖南、四川、廣東等多種地區的方言,帶來6首方言歌曲。這是一群素未謀面的孩子,因為父母的“新市民”的身份聚在一起。他們將方言作為情感紐帶,唱出了動人的聲音,也唱出了獻給父母和深圳新市民的一份獨特禮物。
據悉,此次南都攜手江蘇銀行深圳分行、深圳市慈善會聯合推出的“N言N語”方言童聲公益合唱團,旨在邀請深圳“新市民”子女通過方言歌聲,傳遞對父母、對這座城市的愛與敬意,影響、帶動更多的社會各界力量關注來深建設者,助力深圳公益之城的發展。現場,主辦方代表、專業樂隊及深圳“新市民”齊聚一堂,一起傾聽36名深圳少年的純凈童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合唱團緣起:
活動初衷是傳遞方言文化,喚起“新市民”歸屬感
音樂會上,作為聯合主辦方代表,談及舉辦方言童聲公益合唱團的初衷,江蘇銀行深圳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鄒宏亮表示,其出發點是關愛新市民群體。作為全國新市民數量最多的城市,深圳匯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異鄉人。“此次江蘇銀行深圳分行攜手南方都市報,舉辦“N言N語”方言童聲合唱團音樂會,就是希望大家能夠通過聆聽孩子們澄澈純真的歌聲,在舊腔調里喚起對故鄉舊時光的回憶,在新城市里找尋新(心)的歸屬感。”
在深圳市慈善會秘書長鐘聲看來,本次合唱團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社會公益活動,不僅關懷來深建設者的生活,更通過合唱的形式傳遞了方言的價值。“我自己也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因此對方言傳播的價值更有感觸,”鐘聲坦言,此次活動與慈善相結合,慈善事業既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為改善貧困群體的生存狀況,緩解社會矛盾,增強社會凝聚力,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希望未來,有越來越多的組織機構能夠參與到慈善活動中。
南方都市報社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灣財社董事長陳文定也十分感慨,他表示,孩子們經過短短一個多月的學習,學會唱響6首方言歌曲,8種方言,非常不容易。“N,是音樂符號之一。N,也是五湖四海的城市新面孔,是天南海北的城市建設者。我們嘗試用各地方言,呈現深圳移民文化的多元多樣特征,呈現深圳不一樣的包容和精彩,致敬深圳建設者的新市民群體,致敬父輩遠方的故鄉。”
陳文定介紹,從2009年開始,南都就始終秉承公益情懷,發起主辦“留守兒童圓夢行動”、“南都留守兒童合唱團”、“鄉村振興音樂教室”等多個公益項目。“通過此次公益項目,我們也見證了江蘇銀行深圳分行作為金融企業的社會責任和公益擔當,見證了深圳市慈善會多年來賦能助力這座城市公益的初心和情懷。未來,南都將不斷探索深圳公益與時俱進的表達方式,資源聚合的實施路徑。”
兩大篇章,6首歌曲
36位深圳少年唱響濃濃思鄉情
本次音樂會分為“N言N語”和“鄉音鄉情”兩大篇章,選擇曲目也十分用心,每首歌都有不同的考量。開場歌曲《茉莉花》是江蘇方言歌曲,更是江蘇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據介紹,江蘇民歌以歡快、活潑,歌唱美好生活為主題的歌曲比較多,體現了江南地區的地方文化特色。
除了《茉莉花》,第一篇章中,孩子們還用純凈的童聲演唱了湖南童謠《馬馬嘟嘟騎》、羌族歌曲《云朵上的羊角花》。在孩子們純凈的童聲中,這些方言歌曲別有一番韻味,也唱得在場的“新市民”涌起濃濃思鄉之情。
作為串場的廣東本土樂隊勞力士樂隊成員之一,深圳市樂器行業協會理事單位負責人李洪表示,看到孩子們今天的表演很感動,自己也回想起了家鄉,“孩子們不僅形態好、精神面貌好,音準也很好。僅僅經過短短一周的學習,達到這樣的效果非常不容易,為老師和孩子們點贊。”在李洪看來,方言代表著不同地方的色彩和文化,既是語言的傳承,也是文化的傳承。
最難忘的夜晚:
孩子們收獲了成長和快樂
本次音樂會上,許多“新市民”家長們不僅是活動的見證者,更是參與者。自合唱團成立以來,不少家長志愿者幫助負責培訓期間的秩序跟進,為孩子們的合唱團培訓保駕護航。音樂會上,他們也被授予優秀志愿者稱號。
在他們眼中,最感動的是孩子在過程中的改變。志愿者代表秦晴表示,參加此次合唱團,孩子在音樂中不僅收獲了自信和快樂,還學會了多種方言。“比如學習了湖南方言歌曲《馬馬嘟嘟騎》之后,就在家庭聚會里表演了這首歌,讓其他的小朋友們也知道了湖南方言的魅力。學唱了四川方言歌曲,又把歌唱給家鄉在四川的班主任聽,喚起了老師對家鄉的回憶。”
這是秦晴第二次帶著孩子來參加南都的合唱團活動,收獲了滿滿的感動,“孩子妹妹也嚷嚷著要參加,今年因為年齡不夠遺憾沒有入選,期待來年能夠登上合唱團的舞臺!”
志愿者代表任春鑫坦言,參加合唱團不僅讓孩子收獲了朋友,更加深了孩子對家鄉文化的理解。“孩子們的四川方言歌曲《云朵上的羊角花》,其實唱的就是我們自己。通過這首歌,孩子加深了對羌族文化的理解,也培養了她的音樂愛好。”
在音樂會的第二篇章,孩子們帶來的另外三首精彩歌曲:粵語歌曲《稻香》、普通話歌曲《星辰大海》,以及壓軸出場的主打歌曲《聲聲慢》,贏得陣陣掌聲。聽到孩子們用稚嫩的聲音唱出家鄉方言,收到這份特別“禮物”的“新市民”家長們,也紛紛紅了眼圈,淚灑現場。
據合唱團培訓教師黃老師介紹,《聲聲慢》集合了8種方言,老師們在改編詞曲的過程中,也要學會多種方言,并在對各地方言加深理解的過程中,將含義傳達給孩子們,其實是非常有難度的。“我們會在發音較難的地方采用拼音教學,解釋歌詞中都有著哪些特別的地方故事,并在每次課程后錄好音頻,方便孩子們課后鞏固。”最終,看到孩子們的現場表現,黃老師感到非常滿意。
“我是四川人”“我的家鄉在湖南”“我來自汕頭”“我是廣東陸河客家人”…… 在孩子們純凈的歌聲中,音樂會接近尾聲,這些說著家鄉話,來自天南地北的孩子們,也要與他們熱愛的舞臺道別了。“N言N語是我們的鄉情紐帶,合唱團的組建,讓我們了解了更多方言,感受到了方言的魅力。”歌曲唱罷,孩子們爭相分享自己的心聲,也為這最難忘的夜晚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責任編輯:Rex_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