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是開展科研實驗、加速技術攻關的“城之重器”,對于加強基礎研究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不過,由于價格昂貴、維護費用高,開放共享意識不強,大型科研儀器主要集中在高校、大型科研機構或龍頭企業。推動其開放共享,有助于釋放儀器效能,進一步優化配置創新資源。
深圳市南山區擁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星光熠熠的西麗湖國際科教城,以及創新需求和動能強勁的廣大科創企業。對于南山區廣大生物醫藥企業來說,市場價值超4億元的科研儀器的開放共享,能夠讓企業發展如虎添翼。
12月14日下午,南山區生物醫藥產業儀器共享平臺啟動儀式暨南山區生物醫藥產業鏈黨委供需對接服務活動在清華信息港舉行,通過黨建引領出臺支持政策和合作機制,鏈接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園區等多方資源,搭建共享平臺,構建政產學研融服創新生態,超4億元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破解中小企業科研難瓶頸。
此次活動由南山區委組織部、區兩新組織黨工委指導,南山區生物醫藥產業鏈黨委、區科創局、區企服中心、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力合科創(深圳)清華信息港主辦。南山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小蓉出席活動并為首批科研儀器共享示范機構授牌。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副校長張學記作線上主題分享。
科研儀器“忙起來”,企業成本“降下來”
南山是深圳生物醫藥“產業引領區”,自今年成立南山區生物醫藥產業鏈黨委以來,通過建組織、搭平臺、聚資源,推動“政、企、學、研、用、資”多元協同創新,助力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南山區生物醫藥產業鏈黨委在調研中發現,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團隊對大型科研儀器的使用需求日益增長,但高校科研院所的大型科研儀器因人員配備不足、供需信息不對稱等因素影響對外開放程度。
深圳大學測試中心主任鄒永東有一個妙喻,“科研儀器共享瓶頸就相當于大學有一堆豪車,但沒有司機開,閑置在哪里。”
破解科研儀器共享瓶頸,就是要給這些“豪車”尋找匹配“司機”。南山區生物醫藥產業鏈黨委聯合區科創局、區企服中心、力合科創(深圳)清華信息港、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等委員單位,搭建南山區生物醫藥產業儀器共享平臺,匯聚政府、高校、產業園區、生物醫藥企業、專業服務機構等各方資源,探索開放共享新模式,加快推進生物醫藥產業科研儀器共享落地,為科研成果轉化及生物醫藥企業創新賦能。
活動現場正式啟動了南山區科研儀器開放共享合作試點暨生物醫藥產業儀器共享平臺,既讓科研儀器“忙”起來創造更大價值,也為中小微企業降低創新成本,讓創新企業無須購買昂貴且使用頻率不高的設備,而是可以像網購一樣便捷獲取使用權,實現“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與會領導還為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深圳市海洋智能感知與計算重點實驗室、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材料與器件檢測技術中心等首批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科研儀器共享示范機構授牌,不斷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王小蓉在致辭中表示,要做實儀器共享等“新賽道”、做強鏈鏈融合的“新引擎”、做優民之所盼的“新福利”,提高科研儀器的使用率,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加快產品創新和產業化技術突破,扎實推進生物醫藥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多層次的健康需求。
力合科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賀臻表示,科研儀器共享為科技創新增添了新動力,為政產學研和創新生態賦予了新的內涵。公司將依托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孵化體系,為企業持續提供科技創新服務,助力更多的科技成果產業化,服務南山區科技創新繼續領跑深圳。
政策激勵促共享,科研重器撐產業
科研儀器設備共享是賦能產業發展的重要一環。南山區非常重視科研儀器的共享,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推動科學儀器設備更好地服務南山區生物醫藥企業發展。區科創局副局長毛政現場作南山區推動科研儀器設施開放共享政策解讀。
南山區編制印發了《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推動科研儀器設施共享工作方案》,提出8項重點任務,覆蓋供給端、第三方服務商和需求端共享全鏈條,打造“高校科研機構+專業服務機構+園區+金融機構+政府”共享模式,對共享示范機構獎補100萬元,需求方可享受更大力度優惠,全方位保障和促進科研儀器開放共享。
南山區將力爭用3年時間,基本建成支撐深圳“20+8”產業集群創新發展的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服務體系,形成統一標準、設施齊全、功能強大、運行高效的專業化、網絡化、市場化服務體系。下一步將強化市場運營、推動多主體聯動、打通跨系統對接、拓展多產業布局。
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積極推動高校優勢創新資源與產業界聯動,把儀器共享融入到生物醫藥產業鏈的發展過程。南方科技大學公共分析測試中心副主任謝宇聰現場作科研儀器共享介紹。
目前,南方科技大學開放共享設備161臺,設備總值達2.6億元;深圳大學開放共享設備30臺,設備總值達1.26億元;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開放共享設備28臺,總值達0.2億元。測試領域覆蓋理化、成像、生命科學、微納。
生物醫藥產業儀器共享平臺啟動,“i南山”鏈動資源助力企業發展
有政策、有資源,還需要有平臺支撐。剛上線不久的“i南山企業綜合服務平臺“(以下簡稱”i南山“)開發了生物醫藥產業科研儀器共享功能,更精準服務生物醫藥企業。南山區企服中心吳鄂輝現場作平臺推介。
“i南山”是南山區委區政府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打造一流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具體舉措,一網匯集實現惠企資源一站享。新上線的生物醫藥產業科研儀器共享功能,聯動四方角色,包括負責儀器共享政策制定、組織實施的區科創局;深大、南科大、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等高校科研機構,鏈接了超4億元的共享儀器設備;此外還有儀器共享需求的企業,以及提供儀器專項服務的服務商。通過線上推動、多方聯動,促進儀器共享,服務企業發展。
企業登錄i南山儀器共享平臺后,選擇想要預約的儀器,專業服務機構為企業推薦,在線上預約,線下達成服務,企業可以在服務結束后,在平臺上對服務進行評價,平臺鏈接部門端、資源端、需求端、服務商四個端口,讓各方的政策、資源、需求、服務等信息在平臺上流動起來,推進合作共贏。“i南山”將堅持陽光公開、信息共享的原則,充當好橋梁紐帶,促進各方合作。
拓寬校企合作通道,助推高校人才培養
活動現場還邀請到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副校長張學記作線上主題分享。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材料研究院副院長、國家先進電池材料產業集群負責人李寶華現場分享儀器共享服務企業經驗。
張學記通過線上的方式,作《從智能傳感到數字生命——機遇與挑戰》主題分享。他結合自身多年科研實踐,將科技前沿理論結合人們生產、生活實際,深入淺出、圖文并茂地闡述了智能傳感系統的研發和廣泛應用,分析了人工智能研究的機遇和挑戰。他認為智能生物傳感研究的技術攻關重點是新型、高效的特異分子識別工具,超高時空分辨的檢測技術;輕薄、柔性、可拉伸生物傳感器制備工藝;高集成度、抗干擾和智能化的生物傳感系統。
李寶華認為,科研儀器開放共享既為企業減少了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助力企業發展創新,也避免了設備閑置,提高設備運行使用效率。科研儀器開放共享還拓寬了校企合作、交流的通道,幫助高校培養更符合企業需求的創新性人才。建議成立專職管理團隊、提高專業技術能力、挖掘客戶需求、提高服務客戶意識,更好地推動高校科研平臺服務企業創新發展。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南山將持續深化“黨建+企業服務+產業服務”新路徑,做大做強科技產業紅色朋友圈,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支撐能力,共同澆灌南山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之樹”,助推南山高質量發展“根深蒂固”“枝繁葉茂”。
責任編輯:Rex_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