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深圳天氣真不錯
秋高氣爽,天高云淡
(資料圖片)
又到了適合爬山、游園的季節啦
作為一座“千園之城”
隨著建成區綠度十年保持高增速
深圳空氣質量
也穩居國內超大城市第一
“顏值”也越來越高了
今年下半年
深圳建成了一處新的好去處
引發了不少網友打卡
▼
不僅如此,這里也獲得了
各種珍稀動植物的“青睞”
▼
豹貓從深圳灣淺灘涉水而過。(圖源:創新南山)
塘朗山郊野公園的獼猴(圖源:南山文體通)
說到這里
相信很多小伙伴已經猜到啦
沒錯,這里就是
▼
深圳首條山海通廊——
塘朗山-大沙河-深圳灣通廊
圖源:美麗深圳
這條全長13公里的綠道
自建成來就受到了不少深圳人的關注
它隱藏著哪些驚喜呢?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揭秘!
全長13公里
多維度展現大美城市格局
塘朗山、大沙河、深圳灣,把它們串聯在一起,一條全長13公里的綠色飄帶躍然眼前,這便是深圳首條山海通廊——塘朗山-大沙河-深圳灣通廊。
這條通廊不僅連接了自然郊野公園、生態水廊和濱海休閑帶,更是貫穿深圳東西260公里遠足徑縱貫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路線圖,點擊可放大查看(圖源:美麗深圳)
8月26日,隨著南山區茶光-塘朗山遠足徑示范段正式建設完成,深圳首條山海通廊——塘朗山-大沙河-深圳灣通廊實現全線貫通。
作為《深圳市公園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暨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后簡稱“行動計劃”)經市城市規劃委員會審議通過后首個落地的項目,它的貫通意味著一個可知可感的公園深圳、山海連城的美好畫面正式融入深圳人的日常生活,深圳人可以在深圳中心城區暢享山、河、海、城交織共融的步道樂趣。
圖源:美麗深圳
根據《行動計劃》,深圳推出“一脊一帶二十廊”山海連城的特有空間規劃方案,將深圳最具代表性的海灣、山體、河流、 大型綠地等進行系統連接和生態廊道貫通。
其中遠足徑郊野徑是依托深圳山體、海岸、河流或濕地等自然風景資源基底,串聯重要城市節點、歷史建筑、自然景觀,連通碧道、海岸線形成的徒步路線。
圖源:方向生態
值得注意的是
作為“一脊一帶二十廊”生態脈絡
的重要組成部分
南山區“山海連城”骨架正加速布局
串聯起百萬南山人的宜居夢想
一條廊道串聯多個城市綠色“明珠”
山海連城濃縮“南山之美”
在塘朗山郊野公園登高望遠,向南可俯瞰深圳灣、香港北部片區,向北可遠眺西麗科教城、龍華、寶安片區,眼前郁郁蔥蔥的山林、遠處中心城區地標建筑映入眼簾。
南可遠眺蛇口和香港(圖源:美麗深圳)
北可觀西麗水庫和大學城(圖源:美麗深圳)
西可看南頭(圖源:美麗深圳)
東可遠足至梅林山(圖源:美麗深圳)
在大沙河生態長廊,其上游高校云集,自然生態美景與校園人文氣息相映成趣,中游與周邊綠地串聯,在城市腹地中營造出一片綠色森林,下游則有活力水岸,水上賽艇、龍舟賽事等豐富多彩的水上活動。
(圖源:美麗深圳)
進入深圳灣公園便可擁抱大海,向東可徒步至紅樹林保護區,向西可徒步至蛇口,從山到河再到海,一次賞遍,山海相連的視覺通達讓人心曠神怡。
通過加快實施“山海連城”計劃,推動全區公園與綠道、碧道、遠足郊野徑等生態要素串珠成線、連線成片,努力實現貫穿南北、河湖暢順、山海相連,打造通山、達海、貫城、串趣的“美麗南山”精彩樣板,串聯起百萬南山人的宜居夢想。
圖源:方向生態
這樣一條大規模的山海步道
建設過程難不難?
遇到過哪些困難呢?
小編這就帶大家分析分析
多種創新手段突破瓶頸
因地制宜實現生態化建設
4.34公里山海步道,以微改造、低沖擊方式完善塘朗山生態服務功能,連通塘朗山、大沙河、深圳灣等重要生態功能區,實現了全市首條“山海通廊”全線貫通;利用廢棄閑置地建設貫通點紫澗園,化綠化孤島為串聯節點。
南山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不斷探索與創新,解決了在塘朗山-大沙河-深圳灣通廊建設過程當中的一系列“卡脖子”的問題。
打通斷點、串珠成線
因地制宜推動線路貫通
塘朗山-大沙河-深圳灣山海通廊
實現全線貫通的重點和難點
在于打通各處生態斷點
今年上半年,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在多次實地線路踏勘、自然資源調查后驚喜地發現,大沙河生態長廊茶光段距離塘朗山郊野公園未開發的紅花嶺片區僅僅隔著一條珠光北路,直線距離不足150米,具備實現連通的可行條件。
(圖源:美麗深圳)
市、區城管部門快速聯動響應,著手打通步道斷點,推動山海通廊貫通。
大沙河生態長廊茶光段與塘朗山紅花嶺片區雖直線距離較近,但塘朗山郊野公園紅花嶺片區尚未開發,原本沒有行人步行可達的路線,兩者之間是一個荒廢的建材市場,植被雜亂,堆滿了廢棄物。
為打通步道斷點,南山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以修建社區公園的形式,讓原本的“三不管”地帶,“變身”成為如今的紫澗園。
作為連通著城市與郊野徑的過渡區域,紫澗園內不僅設置了洗手間、科普牌、入口標識牌等設施,為了保留城市發展印記,原來由當地農民種植的香蕉林和部分鄉土植物也得以保留和梳理。
這里,既是人們進入郊野徑前的休憩點,也能讓人初步體驗自然野趣。
沿途指示牌(圖源:美麗深圳)
堅持“三零原則”
實行生態化建設
在遠足徑、郊野徑建設過程中,深圳城管部門始終秉持“三零原則”,即“堅持水泥步道零增長、生命物種零沖擊、生態環境零損失”,盡量保持路面原生態,保留山林現有特色,在山中現有土路的基礎上進行整理和貫通,使步道與周圍環境達到最高程度的融合,以最低沖擊的形式有效解決隱患,提升徒步體驗感,達到“自然無痕”的效果。
圖源:方向生態
茶光-塘朗山遠足徑示范段全線采用超過20種手作步道工法進行道路提升處理,如為了更好地保留自然坡面,體現遠足徑的原始野趣,設置雙結式拉繩來幫助行人保持身體平衡等,讓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在生態修復提升的同時,切實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的休閑健康需求。
沿途休憩平臺(圖源:美麗深圳)
在建設過程中,還通過設置路緣石的方式,防止游客不規律行走踩踏周邊植被,將沿途的生態承載力控制在較好的范圍。
因而步道周邊可見花狹口蛙、黑眶蟾蜍、銅蜓蜥、野豬、豹貓等動物活動痕跡,可聽褐翅鴉鵑、紅耳鵯、暗綠繡眼鳥、黑臉噪鹛等鳥兒喧鬧活躍,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步道。
(圖源:美麗深圳)
看到這里
你是否對這條通廊更加好奇了呢?
如果你還沒有開始探索這里
不妨在打卡前先了解它的徒步難度
▼
一、茶光-塘朗山遠足徑示范段(紫澗園至極目閣)全長4.34公里,全程耗時約4小時。手作步道開放時間為每日06:00-18:00,請按開放時間出入。
二、道路等級:3級
三、適宜人群:適宜身體狀況良好,經常運動有較好耐力的市民
四、建議裝備:舒適速干衣物、防滑運動鞋、登山杖、防曬帽子、雨具充電寶等。山林徒步有一定風險且體力消耗大,紫澗園距離下一座洗手間3.6公里,中途暫無洗手間及補給點,請做好規劃和充分準備,準備足夠的水和點心。
另外
小編再嘮叨一句
山林徒步存在一定運動風險
也請大家在追尋詩和遠方的同時
保護好自己和家人
1.遠足徑郊野徑路況復雜,部分路段坡度大、道路較窄。遠足過程請留心沿途各類警示標志,避免意外發生。
2.如遇惡劣天氣,務必停止遠足活動,確保安全后盡快下山,不要逗留。
3.切勿采摘野生果實與蘑菇進食,不飲用未消毒的山泉水。
4.請勿隨意丟棄垃圾。
5.請勿傷害野生動物、攀折植物、損害沿途自然環境。
6.請勿攜帶火種進山,避免山火意外。
7.如遇到意外危險,請保持鎮靜,并及時撥打110或120進行求救。
值得注意的是
這條長長的綠道里
還隱藏著許多精致的小驚喜
充滿人文關懷
可尋獲詩與遠方的幸福
“
“城市廊道的魅力是在鬧市中尋得一方寧靜,在自然與人文中找到平衡的樂趣,古人說縱情山野,除了眼前的一方美景,更是一種心態的放松,身心的融入。”
市民張小姐表示,對于現代人來說,無論是三兩好友前往,還是攜家帶口,游玩體驗都離不開便利的公共設施,而這也是塘朗山-大沙河-深圳灣通廊最人性化的地方。
作為深圳市民如今休閑娛樂的熱門目的地,塘朗山-大沙河-深圳灣通廊也在通過不斷升級服務、優化便利,用人文關懷帶大家更加深刻地感受詩與遠方。
以全長13.7公里大沙河生態長廊為例,長廊在建成開放時就配套建設了氮氣茶館、環保書吧、遇見茶社3處服務設施。
隨著公園的人氣與日俱增,成為網紅打卡地的大沙河生態長廊又迎來了濱水茶室,還有環形樹屋和“吃茶趣”茶館這3座風格各異的茶社書吧。
“吃茶趣”茶館
濱水茶室
環形樹屋
無論你是喜歡新式茶藝、甜點、咖啡、輕餐飲;還是漢方養生茶飲、中式傳統茶點;抑或人文藝術沙龍、讀書會等活動,在這里,你的需求皆可滿足。
金杯銀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如今,這6處便民服務設施在為市民游客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和更好的游園體驗的同時,也讓“享受‘慢生活’到大沙河生態長廊吃茶去”的說法口耳相傳。
閱盡鵬城山川暮靄
感受詩與遠方
這條山海通廊還將帶給我們哪些驚喜
就等你去發現了喲~
責任編輯:Rex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