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藝術雕刻作品
你會想起什么?
是擺在柜臺里的名貴玉石
(資料圖片)
還是博物館里的精美瓷器
在深圳的校園里
有這樣一批小“手藝人”
他們用一雙雙稚嫩的手
傳承著“指尖上”的技藝
雕琢著曾經我們只能在展窗看到的藝術品
?這些作品
在廣東省第七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
獲得藝術實踐工作坊一等獎
還作為廣東省唯一代表
參加了全國現場藝術展演活動
憑借“指尖上”的技藝
深圳少年們雕刻的傳統工藝作品
從全省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走向了全國
趕緊來圍觀
▼
視頻中的小“手藝人”們
來自新安中學(集團)初中部
隨著手中的雕刻刀在蠟上“起舞”
經過一番細致雕琢后
一件件精美的蠟雕工藝品
便緩緩浮現在眼前
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深圳市委宣傳部、
深圳市委網信辦指導
南方都市報社、深圳市教育局聯合主辦的
“最潮中國觀 看我圳少年”策劃
這期就讓我們走進校園
一起探訪小“手藝人”們的日常生活
感受【蠟雕】這項傳統文化
01
學習蠟雕十分“解壓”
每件事都要精雕細琢
從最初喜歡素描,喜歡動漫,到愛上蠟雕,新安中學(集團)初中部(以下簡稱新安中學)初二12班的童彥菲是資深的蠟雕文化愛好者。
在蠟雕工作坊現場,童彥菲熟練地操作著雕刻刀,在蠟上雕琢出“鯨魚”的模樣,栩栩如生。
這是由童彥菲自己設計的作品,從畫圖到雕刻,再到塑形打磨,她已經能夠獨立完成一件蠟雕工藝品,童彥菲也成為了校園里一名不折不扣的“琢玉小能手”。
童彥菲從初一剛入學就加入了溫潤如玉蠟雕工作坊,跟著老師學習蠟雕技藝,第一件作品花了一個月才正式“出爐”。
“那一刻的感覺特別激動,也很有成就感。但同時也讓我知道雕刻一件作品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也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需要精雕細琢,做好每一個細節?!?/p>
除此之外
學習蠟雕是種什么樣的體驗?
她的學習、生活有哪些變化?
童彥菲告訴南都記者,自己原先就對素描十分感興趣,喜歡美術專業,在進入蠟雕工作坊學習之后,發現蠟雕這門手工藝可以讓自己了解到更多三維立體、空間結構的知識,幫助到自己學習數學科目,同時在平面設計上面也有所提升。
在學習蠟雕的過程中,童彥菲除了成就感,最能感受到的就是“解壓”二字。
“完成蠟雕作品的過程中,真的十分解壓,當我在緊張的學習后去靜靜雕刻一件作品,那種放松感襲面而來。蠟雕磨練了我的耐性,我從焦躁到情緒穩定,注意力集中,讓我能專注于當下去完成學業,也更容易專心于去做一件事情?!?/p>
看似簡單的動作
實際操作起來并非易事
其中蘊含的巧勁兒
需要無數次實踐才能熟練掌握
“學習蠟雕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同時也不能著急?!?/p>
童彥菲表示,最初進入工作坊,要先從雕刻蠟燭開始,有耐心是學習蠟雕技藝必不可少的,把一根蠟燭的形狀雕刻好也需要苦下功夫。
在一次次的練習之后,再深入掌握浮雕、透雕、俏色等玉器雕刻工藝,才能慢慢去完成一件蠟雕工藝品。
“其實初學者最困難的就是,去完成雕刻很小的細節圖案,或者完成鏤空制作,需要不斷克服焦慮和煩躁,耐下心來,才能把作品完成好?!?/p>
經過自主設計圖稿、精心雕刻、
運用俏色透雕等技法……
一件件美輪美奐的蠟雕工藝品躍然眼前
要將蠟雕技藝練到爐火純青,熟能生巧
還是十分不容易的
這背后都離不開一個人的匠心付出
02
蠟雕教學進校園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計萍是新安中學美術高級教師
同時也是溫潤如玉蠟雕工作坊的主持人
計萍坦言,中華玉文化源遠流長,但普通人能用玉石雕琢的機會還是很少。而蠟柔軟易雕,并且蠟材料可以循環利用,低碳環保,它來取代堅硬難刻的玉,讓學生能夠容易上手感知。因為傳統文化的學習:聽不如看,看不如做,那么在做中學習和感悟就會很深。
“響應‘傳統文化進校園’的號召,我們就希望把蠟雕傳統文化帶進校園,讓學生傳承和學習?!?/p>
2009年,新安中學成立了溫潤如玉蠟雕工作坊。到了2020年,計萍蠟雕美術教研工作室成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和學習蠟雕文化,為該項傳統技藝注入新鮮血液。
“我們肩負著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中華玉文化博大精深,極具人文色彩并且深入我們的血脈,傳承優秀玉文化進入校園,來到學生們身邊?!?/p>
新安中學不少學生把蠟雕玩出了新境界
更有人走上了專業發展道路
03
期待更多人走上專業道路
計萍告訴南都記者,劉藝是自己的一名“得意門生”,已經從新安中學畢業。
工作坊里保存了許多劉藝的蠟雕作品,她的悟性極高,也因為蠟雕走上了美術求學之路,實現她的人生理想。
劉藝
“記憶很深的是,在她初三畢業的暑期,劉藝精心雕刻了《水云間》這件作品送給了我,驚艷的同時非常驚喜?!?/p>
作品《水云間》
計萍希望,自己培養的學生能夠在未來如愿走上琢玉方向的專業發展道路,繼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今年,在廣東省第七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新安中學溫潤如玉蠟雕工作坊以其獨特性、創新性獲得藝術實踐工作坊一等獎。
今年9月,溫潤如玉蠟雕工作坊作為廣東省學生藝術實踐工作坊類唯一代表,參加全國現場藝術展演活動。
談及蠟雕工作室未來的建設發展
計萍有兩個愿望
計萍表示,未來希望繼續在校園普及推廣中華玉文化,同時工作室的成員能有機會由雕蠟到琢真玉,打造最具升值潛力與上升空間工作室,繼續走在傳承與弘揚的路上。
“還有一點是我非常希望的,將來如果有機會,我會把這種雕刻技藝傳播在一些特殊學校里,比如說聾啞兒童,這些孩子的專注力很強,培養學習雕琢技藝,在孩子們心里種下琢玉的種子,助力他們走上藝術發展之路,相信能改變這些孩子的生涯規劃?!?/p>
近年來,深圳在教育實踐中
積極推進傳統文化進校園
讓學生在快樂體驗中
進一步感悟傳統文化精神內涵
增強文化自信
越來越多的“圳少年”
積極加入到傳統文化傳承的行列
在國內,乃至世界舞臺中嶄露頭角
傳承文明,守護文化
為少年們點贊!
責任編輯:Rex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