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南海區“水上南海”工作推進現場會暨里水花月夜啟航儀式在里水河畔舉辦。活動上,“水上南海”——“城產人文”高質量發展戰略重磅發布,并進行“水上南海”項目階段性成果展示。以水為脈,深入推動城產人文高質量融合發展。
南海區委書記顧耀輝表示,“水上南海”戰略把南海的空間結構、文化傳承、產業發展清晰地進行了梳理。水脈通南北、文脈連古今,交融匯聚成生生不息的大動脈,必將促動南海邁向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
【資料圖】
“水城共榮”
走好城產人文共同發展之路
“水上南海”戰略,概括起來就是“1-5-15”,即1個總體目標(建設現代化活力新南海)、5大空間戰略(水人文、水生態、水交通、水經濟、水生活)、15項行動部署,以水為脈,聯動城產人文資源,為高質量發展賦能。
具體來看,南海要構筑韌性安全的水安全格局。提出以海綿城市增加南海的運行安全,全面落實4個不同體系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建設2處海綿城市重點片區和7類建設項目。在水安全的基礎上,提出“水清岸綠”的目標,聚焦4大水系,共8條河涌,全面改善南海水環境,同時推進一系列河湖水系連通工程及清淤工程,解決水的治理問題。
全面落實國土空間規劃,構筑藍綠交織的城市格局。南海提出打造包括佛山水道、平洲水道在內的8段城市濱水景觀示范段,通過江心島嶼生態保護,打造20處水上明珠。通過全新的水空間利用,創新水經濟模式。集中最優水資源打造城產綜合發展平臺,依托“一軸一核兩帶”布局江灣重點產商平臺。串聯發展南海生態文旅及氫能等重要產業。充分利用水域空間、岸邊綠地、濱水物業、閑置土地等多資源,支撐濱水經濟發展。
在此之上,南海區期望將“水上南海”打造成為新的城市名片。打造六大鄉村振興示范片,文化14處的歷史古村落,以及15個新型的農村社區、標桿村區。提出建設四大城市窗口,集聚南海重要文體設施,提供豐富城市公共生活,策劃城市重大公共文化事件,打造市民公共生活的重要承載地。并建設成為以水為特色的公園城市,提出利用城鄉閑置用地,民企百園以及四小園建設星羅棋布的公園,讓南海成為千園之城。
構建水陸聯動的交通體系。開通水上航線,參與黃金水道建設;讓“水上南海”具備通行功能。以平洲港客運碼頭和三山碼頭共建起廣佛之間的水上客運樞紐,進一步促進廣佛一體化。在東平水道和西江,重點提升渡口,實現南海地區的水上通勤的支撐。除了貨運和通勤,南海提出“2+7”水上旅游觀光設想。在西江北江的兩江路線上展開,同時,內部提出7條水上觀光線,在觀光線上布局水上旅游碼頭,推進碼頭經濟,形成集交通、旅游、商業等于一體的城市新型活力節點。
顧耀輝表示,統籌建設好“水上南海”,還必須抓住文化主線,圍繞“三帶”全面摸清各類物質、非物質文化遺產,著重梳理民間文學、民俗禮儀、名人名家、手工技藝等“無形”資源,保護好非遺項目和歷史文化風貌,多角度挖掘、展示傳統文化的現實價值和年輕化表達,不斷提升南海的文化影響力與城市辨識度。筑牢生態基底,一體推進水上的水質改善和岸上的景觀提升,努力打造兼具“顏值”與“內涵”的現代河網水系。做強產業文章,走“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道路,繼續聚焦構建“兩高四新”現代產業體系。同時,用產業發展規律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著眼惠民實事,調整岸線功能布局,建設開放共享的濱水綠色長廊,優化濱水慢行體系和親水平臺,提供更多可游憩可觀賞的高品質公共空間,激活水之脈絡,建設幸福之城,惠澤廣大群眾。
“立說立行”
141個項目有序推進“水上南海”建設
“水上南海”戰略是一項系統性、戰略性工程,凝聚了南海區各部門、各鎮街以及專家的智慧,是對以往城、產、人、文各領域規劃、計劃等的全面串聯,不能只停留在紙上,而要迅速落在行動上。顧耀輝表示,目前“水上南海”戰略的正式發布,為南海區加快推進“水上南海”建設明確了目標方向。
接下來,南海區將進一步把“水上南海”發展與落實“百千萬工程”、鄉村振興等各項中心工作、重點任務相統籌。加強資源統合,強化部門、鎮街之間的溝通協調。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市場化思維、商業化邏輯推進“水上南海”建設。同時,開闊資金籌措思路,用好專項債、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EOD、REITs等政策和工具,積極爭取金融信貸支持,提升資金保障水平。在自然稟賦較好、發展相對薄弱的村(社區),廣泛發動群眾關注、支持、參與,找準“水上南海”建設與村(社區)發展的結合點,合力推動“水上南海”建設取得更大實效。
自2022年11月起,南海區召開全區文化發展大會,提出打造水上南海。經過半年多的探索,目前“水上南海”發展計劃已經在水生態、水交通、水經濟、水生活、水人文五個方面形成141個城產人文高質量發展戰略重點項目。
據了解,在南海區委提出的“1114”工作體系中,城產人文是支撐現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設的“四梁八柱”。近年來,南海區打造了大地藝術節和各類文化藝術場所(包括文化館、博物館、藝術中心、藝術館、藝術家工作室等),解決點的問題;謀劃了“三帶”(郁水官驛文化帶、桑園圍文化帶、省佛通衢文化帶),解決線的問題;謀劃了“三區”(千燈湖中央活力區、大桃園產城活力區、環樵山水鄉活力區),解決面的問題。而“水上南海”戰略,將瞄準解決網的問題。通過以點帶線、連線成面、線面融合成網,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把南海打造成為“最嶺南”的人文之城。
采寫:實習生 孫天宇 南都記者 關婉靈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