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下旬,第八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對外公布,7個獎項共35篇(部)作品獲獎,其中,深圳作家蔡東的作品《月光下》名列其中,榮獲“短篇小說獎”,這是深圳作家首次獲得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項。12月16日,由南山區作家協會主辦的“在人間仰望——短篇小說集《月光下》文學沙龍”在南山書城舉行,深圳文學界的作家評論家代表及文學愛好者對作品進行了分享,蔡東一時成為深圳文壇熱議話題。
【資料圖】
周思明參與短篇小說集《月光下》文學沙龍(居中嘉賓) 南方+ 丁侃 拍攝
蔡東是一名80后,現供職于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她是一位頗具想象力、表現力和人文情懷的青年作家,也是世道人心和現實生活的觀察者、思考者和表現者,她善于洞察人生和情感的復雜,敘述能力尤其出色。蔡東短篇小說代表作有《照夜白》《她》《朋霍費爾從五樓縱身一躍》等。其獲獎作品短篇小說《月光下》描寫了底層人物獨特情感和生命體驗,對人性、人心、人情有著深刻的理解,其語言敘述溫潤動人,將情感的深邃性和藝術的精妙感深度交融在一起。其作品獲獎,為深圳文學注入了新的動能,將激勵更多文學寫作者投入到文學精品創作中。
深圳文學已經走過40余年發展歷程,人才輩出,精品不斷,深圳作家們用一篇篇飽含情感的作品,記錄著深圳的時代變遷。近日,筆者采訪了長期關注和研究深圳文學的著名文藝評論家周思明老師,傾聽他如何評價蔡東獲得魯迅文學獎的作品《月光下》,這部作品的獲獎對深圳青年作家有著怎樣的激勵作用?今后深圳文學發展應該在哪方面實現新的突破?通過對周老師的訪談,希望對深圳文學事業的發展有一個整體認知與前景展望。
記者:蔡東小說《月光下》榮獲第八屆魯迅文學獎 ,成為深圳作家中第一個獲得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的作家,你是如何看待深圳文壇的這一喜訊的? 對其作品有怎樣的評價?
周思明:蔡東的獲獎小說《月光下》,堪稱一部精品力作。作品具有密集的信息量、豐富的人文意蘊與濃厚的藝術氣息,值得反復閱讀和品味,呈現了一種經典寫作氣象。《月光下》在寫作上具有諸多亮點,我認為該作品最大長處,是它在思想、藝術、審美三個方面具有較強的綜合實力,可以說,這是蔡東之所以能夠贏得眾多專家評委和文學研究者青睞與肯定的根本原因。
記者:在你看來,蔡東作品獲獎,對深圳青年作家有何啟迪?
周思明:蔡東的獲獎,給予深圳作家們一個啟迪,即寫作者除了需要具備思想、藝術、寫作技術、生活積累、創作經驗等條件外,“修辭立其誠”也極為重要和非常必要。眾所周知,隨著經濟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們的文學藝術也突飛猛進,每年每月、每日每時都會產生大量作品,而網絡文學大潮的喧囂奔涌,更是成為文學增量的一大景觀。這就不可避免地催生大量粗制濫造的文化垃圾。而榮獲魯迅文學獎的蔡東之所以能取得驕人成績,有一點不容否認,那就是她在從事創作的時候,秉持了一種精神,一種“修辭立其誠”的精神,一種對文學事業恪盡職守、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砥礪推敲的“工匠精神”。
中國作為有著五千年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文學史上留下許多傳世佳作。這些傳世佳作,都凸顯出“修辭立其誠”的“工匠精神”。從杜甫的“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到賈島的“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從盧延讓的“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到曹雪芹的“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都雄辯地證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好作品是靠在“修辭立其誠”基礎上刻苦推敲出來的。沒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執著和“捻斷數莖須”的較真精神,斷不會產生“一吟雙淚流”的感人效果;沒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難以打造出傳世文學經典。魯迅先生說,作品寫完后至少要看兩遍,將可有可無的字詞句刪去,毫不可惜。魯迅作品庶幾都是經過反復修改而成的,不足4000字的《藤野先生》,改動就達160余處。錢鍾書寫作《圍城》,修改、刪除達上千處。蔡東這篇《月光下》也是如此,正因為創作上的“修辭立其誠”,才使得《月光下》這篇小說在浩如煙海的小說作品中脫穎而出。
記者:經過40余年的發展,深圳文學展現出怎樣的態勢?如何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周思明:回顧深圳文學四十多年的發展進程,不難發現,深圳文學之所以能夠取得如今輝煌成就,正是深圳作家們不斷努力在作品的思想意蘊、藝術水準和審美提升三個方面探索的結果。與中國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相伴而生的深圳文學,從濫觴到生長,從成熟到壯大,弘揚主旋律,呈現多樣化,出現了 “移民文學”、“底層文學”、“打工文學”、“商戰文學”、“校園文學”、“兒童文學”“科幻文學”、“網絡文學”等豐富的文學形態,創造了大量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可讀性強的文學作品,為中國當代文學貢獻了大量精品力作,以及獨特的“深圳經驗”。
與中國改革開放相生相伴的深圳文學,以其多樣性和開放性,為來自五湖四海乃至海外的人們尤其是底層發聲,凸顯本土作家對新的生活、新的世界的大膽想象,使文學向著繁復的可能性敞開。深圳作家注重個性,我寫我心,呈現多元共生、各擅其場的書寫狀態,這是深圳文學的魅力和特點所在。與此同時,深圳文學批評也別具特色,形成一道亮麗文化景觀。深圳文學如何在今后的創作實踐中揚長補短,如何取得新的突破?這需要深圳作家、評論家們勠力同心,做出進一步思考,付出更多的努力,以不負時代賦予深圳作家群體的歷史使命。可以說,蔡東的獲獎是對深圳文學的一個推動,她對文學寫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尤其值得弘揚。深圳作家要破除認知的誤區,不必拘于題材、體裁、規模,按照魯迅先生說的,能寫什么就寫什么,寫自己最熟悉的,同時也要注重探索和創新。準此,則實現深圳文學新的更大突破有望。
記者:今天的訪談很有意義,周老師的分析,全面、深刻、獨到,相信會對深圳作家乃至其他地區的作家帶來重要的啟迪和推動,謝謝周老師!
責任編輯:Rex_20